电子计价秤的型式控制和型式管理研究

*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2020-04-19 0:32:35 * 浏览: 136

本文结合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的现状、型式控制和型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 当前型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做好电子计价秤的型式控制和型式管理的 一些设想,旨在提高我国电子计价秤的产品质量,供同行参考。

一、前言

衡器作为国家计量行政部门重点管理的计量 器具产品,在国内货物贸易结算、仓储大宗物料 计量和物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品 交易量的增加,大量的集贸市场应运而生,促进 了衡器需求量的高速增长,而电子计价秤具有称 量快速、清晰可见的特点,逐步替代了我国传统 的杆秤、台案秤及弹簧度盘秤,是集贸市场最常用的一种计量器具之一。因此,电子计价秤称量 结果是否准确,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贸易计量的公平与公正,关系到买卖双 方的切身利益。本文试图从生产企业电子计价秤 产品型式控制和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子计价秤 产品型式管理两个环节进行研究来加强电子计价 秤产品的质量控制,以规范电子计价秤产品的生 产行为,提高电子计价秤制造水平,增强电子计价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认可度。

二、当前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的基本现状

目前,在我国直接向公众售货的电子计价秤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大型合资企业生产的高 端产品如:条码秤、价格标签秤等,价值相对 较高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城市的超市,我国近几 年不断向欧洲出口的产品就属于该类产品;另一 类是由中小型民营企业生产的简易型产品洳: 计重秤、电子计价秤等,功能简单,价格相对低 廉,主要应用于广大的集贸市场,该类产品数量 约占目前在用电子计价秤产品的90%以上,正由 于该类产品市场拥有量和产品的重要性,各级计 量行政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 的监督工作,从近几年的各类监督抽查看,该类 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产品总体抽查合格率基本徘 徊在50%?70%之间,更恶劣的是个别不法经营者 在产品质量低劣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假,利用一些科技手段非法加装程序或改装电子计价秤产品, 使其产品具有作弊功能,故意破坏电子计价秤的 计量准确度,严重影响了市场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造成电子计价秤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商的质量主体意识不断下降,特别 是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利益驱使 下,为了降价格抢市场,一方面变结构、改材料、 换元件只求勉强合格或人为“合格”的现象曰益 突出;另一方面制造工艺稳定性差,工艺变更随 意性大,加上工艺变更后未进行相应的产品性能 验证;再一方面在选用的关键零部件如称重传感 器质量、电源组件、变压器、线路板进货检验及 成品出厂检验把关不严,未能严格按照相关产品 标准的要求对零部件产品进行检验等等都造成整 机产品性能的不稳定。价格竞争的恶果,导致国 内电子计价秤产品总体质量下降。

(2)行政处罚力度小,违法成本低,对不法 制造商起不到震慑作用。我国计量法是在1985年颁布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市场的自由性和开放度使得计量法在某些方面, 特别是打击计量违法的行为方面,显得偏弱,具 体表现在如何对产品质量连续下降的制造商吊销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环节上缺乏可操作性,使 得个别不法制造商和经营者有恃无恐,社会责任 和质量意识淡薄,对产品质量不重视。

(3)过程监管模式和手段的不够完善,对不 法制造商和经营者造成有机可乘。目前,电子计 价秤的监管模式实行制造许可制度,从制度本身 的设置上看对制造商产品质量的约束应该是科学 的,从法制管理、生产条件、出厂检验能力、人 员技术条件、技术文件、计量质量管理、产品质 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制 造商在取得制造许可证时从技术人员的配置、生 产的必备条件、管理制度的设置等方面是满足许 可的要求,问题是个别制造商在取证后,基于利 益的考虑,未能始终如一的执行制造许可的标准, 这就给行政监管增加了难度,加上监管模式基本 停留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生产必备条件的检查 和一些突击性的检查,对产品结构型式、关键零部件以及市场上产品抽查较少,给对不法制造商 和经营者有了钻空子的缝隙,加上违法成本低,与行政监管玩捉迷藏。

(4)市场上不法经营户的不合理需求,给了 不法制造商制造低劣产品、甚至是给销售假秤开 通了渠道,助长了不法制造商的制造行为。这几 年,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甚至是发达地区的路 边流动市场,质量低下、短斤缺两的电子计价秤 比比皆是,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屡屡发生,但追溯 源头往往由于执法成本太高,所以不能得到有效 的治理。

电子计价秤的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生, 如何控制和监管好电子计价秤的产品质量、有效 解决目前的现状、建立长效机制,是摆在制造商、 计量技术人员和计量监管人员面前的社会责任。

三、型式控制和型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电子计价秤产品发证,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 是基础是关键,所谓的“型式”主要体现在电子 计价秤产品结构、关键零部件和成品的出厂检验 把关。通常电子计价秤产品在型式评价试验通过 后,其计量性能、抗干扰性能、环境的适应能力 是满足国家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也决定 了制造商在后续的生产中,只要产品在结构、关 键零部件一致的情况下,加上成品的出厂检验把 关,其计量性能是能够满足计量要求的。反之, 如果电子计价秤产品在结构、关键零部件等方面 进行变更或随意变动,与原型式评价时不一致, 那么其计量性能、抗干扰性能、环境的适应能力 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能否满足标准和规程 的要求就很难说,因此对制造商来说,如何在生 产过程中控制电子计价秤的产品型式是控制产品 质量的关键。对行政监管部门来说,要监管其产 品质量,首先要从型式管理做起,《〈计量器具新 产品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制造已取得 型式批准的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改变原批准的型 式。 对原有产品在结构、 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 进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必须重新申请办理型式批准。那么对电子计价秤产品制造商 如何认定型式结构、关键零部件昵?这就要从电 子计价秤产品本身的设计、制造工艺、检验等环 节进行综合考虑,比如结构上如何控制基本电气 安全、在元器件的布局中如何控制抗干扰因素; 在关键零部件的选择上如何控制计量性能的稳定 性和准确性等等。总之,制造商要控制好产品质量,控制产品本身的主要结构和关键零部件是首 要任务。

四、目前法规中对型式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对计量器具管理的法规主要有《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器具新产品管 理办法》、《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 法》,技术规范主要有:JJF1246-2010《制造计量 器具许可考核通用规范》、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计 量检定规程和型式评价大纲等,对电子计价秤产 品的管理也主要包含上述法规和技术规范,但法 规和JJF 1246-2010《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通用 规范》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对计量器具的型式管 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 办法》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制造已取得型式批准 的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改变原批准的型式。对原 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导致性 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的,必须重新申请办理型 式批准。如何认定计量器具在结构、材质等方面 做了重大改进导致性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对 不同的计量器具产品都有很大的不同,而目前电 子计价秤产品标准GBA 7722-2005和国家计量 检定规程(JJG 555-1996、JJG 539-1997等技术 规范主要规定了产品的计量特性、 技术要求和检 验\检定方法及判定,不涉及对结构、材质关键 零部件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如何判定导致性 能、技术特征发生变更,这就给计量行政部门对 电子计价秤的型式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计量 技术机构或型式评价机构作为计量行政部门监管 的技术支撑,也因缺乏相关的技术规范支持,在 结构、材质(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 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型式评价等方面的认识上有较 大的差异和分歧,如何有效进行电子计价秤结构、 材质(关键零部件的确定,是电子计价秤型式 管理的关键。

五、有效进行型式控制和型式管理的方法研究

(一)电子计价秤结构和关键零部件的研究

电子计价秤产品的组成主要包含四部分:电 源组件(电源线、变压器等其作用是给称重传 感器供桥电路、主电路板、指示装置等机构提供 电源;传力装置#秤架、称重传感韓主要作用 将被测物的重力通过传力装置转化会电信号;模- 数处理装置(主电路板其作用将电信号进行模- 数转换及运算处理;指示装置湿示器电路、显 示器、打印机其作用显示被测物的重量。从上 述的主要结构组成中可以发现,对秤计量性能及 环境适应性而言,传力装置、模-数处理装置、 指示装置等是整个电子计价秤的关键,对电气安 全性而言电源组件是关键,对抗干扰影响而言, 整个电子计价秤的布线结构、主电路板布线和主 要元件是关键,如何从以上的关键位置确定一旦 有变化最先可能导致计量性能和技术特征发生重 大变化的关键零部件,是制造商和技术技术机构 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各种不同电子计价秤在型式评价时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认为:以 下几种零部件对电子计价秤产品的计量性能和技 术特征会产生显者影响。

(1)称重传感器:结构、准确度等级、温度 范围、误差系数、最大秤量、最大检定分度数、 最小检定分度值、最小静载荷输出恢复、实际电 阻、附加电缆长度与截面积之比等技术指标与电 子计价秤的计量性能和温度特性的好坏有直接的 关联,不同的制造商在准确度等级和最大秤量相 同的情况下,可能由于某些结构的不同,导致温 度特性、 最小静载荷输出恢复等方面有较大的差 异,如果直接更换称重传感器,不做相关试验验 证和兼容性的核查,可能导致电子计价秤计量性 能的严重偏差。较多的制造商由于技术力量的薄 弱,仅考虑它的互换性,没有很好考虑它的兼容 性。

(2)主板:是电子计价秤进行模-数转换和 数据运算的核心。主板上集约了绝大多数的电子元器件如:电容、A/D芯片或CPU、精密电阻、 晶振、滤波器等,这些元器件是按照主板的布线 进行排列,当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指标和 布线结构发生改变,通常电子计价秤的计量性能、 温度和湿热的适应性、电磁兼容性也会随之变化。

(3)显示器:是电子计价秤指示部分的主要 器件,它连接的是驱动电路,目前显示器的显示方式通常有荧光管、液晶片、数码管等,这些显 示方式其环境的适应性和驱动电路有较大的差异 当电子计价秤的显示方式发生变化时如数码管 变到液晶片,其内部的驱动电路也发生变化,导 致其温度和湿热的适应性、 电磁兼容性也会随之变化。

(4)电源组件(电源变压器或开关电源:是 电子计价秤电气结构的前端,决定了电子计价秤的供电方式和电路结构,是电子计价秤基本安全 性能保障的基础,电源组件发生变化,电路结构 也发生变化,将导致电气基本安全特征和电磁兼 容性也会随之变化。

(5)磁环:部分企业在考虑抗电磁波干扰时, 在电源部分、数字输出等部位增加磁环来吸收电 磁波以增加抗干扰能力,不同的磁环其磁通量不 同,吸波能力也不相同,抗干扰能力也不同。所 以所选的磁环随意变更,电磁兼容性也会随之变 化。

从电子计价秤的工作原理和关键零部件的工 作机理分析,要控制其产品的品质,首先从关键部位的型式结构和关键零部件的一致性原则进行 有效控制。

(二)电子计价秤型式控制模式的有效建立 制造商域生产厂应根据电子计价秤产品 的生产特点,有效建立相关程序文件,以确保电 子计价秤制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型式控制。

1.采购控制环节:建立关键零部件采购控 制制度或程序,对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日常管理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检验/验证进行 规定,从源头上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控制(包括关 键零部件供应商和规格一致性控制。因电子计价 秤关键零部件较多,有涉及到影响计量性能和可靠性的如称重传感器、AD转换模块、电容、电 感、精密电阻等零部件;也有涉及电磁兼容影响的零部件如主板、电源组件、磁环等。为了使得 这些零部件的质量受到控制,必须制定相应的检 验指导书来完善关键零部件的进货检验/验证管理 制度或程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控制关键零部件 的_致性。

2.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环节:为了有 效控制生产过程,工厂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或 工艺作业指导书指导各个工序的操作人员进行有 效操作和安装。 工艺文件或工艺作业指导书可以 按照电子计价秤的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来编制。 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工序之间的交接,所以在生 产过程的适当阶段对过程产品域者半成品进 行验验,以保证过程产品域者半成品的型式 结构的一致性,过程检验同样应建立相应的检验 规范或作业指导书,并对检验出来的合格品、废 品、返修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隔离,防止合格品、 废品、返修品的混用。

3.成品控制环节:成品控制主要是控制生 产出来的最终产品质量,工厂应建立产品出厂检 验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一般分为常规检验和 出厂抽样检验,其中常规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 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全检,对电子计价秤而 言,可以按照产品标准上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和产品结构核查即可。而出厂抽样检验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性能抽 样检验,就电子计价秤而言,一般是按照产品标 准的型式试验要求进行检验,如计量性能、影响 量、抗干扰性能、电气基本安全性和基本的型式 结构检查等。

(三)电子计价秤型式管理方法探讨 电子计价秤的制造许可是对制造商(生产商 获得电子计价秤制造、销售的前提,通常计量器 具的制造许可有效期为三年,制造许可周期内, 如何确保在周期内电子计价秤的型式未发生改变 或者其型式发生改变而得到有效的管理,是型式 管理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阶段节探讨电子计 价秤型式管理的重点:

1.型式批准阶段:在型式评价合格的基础 上,重点确定电子计价秤的型式结构和关键零部 件,型式结构由型式评价机构对样品的外部结构、 电源结构、内部布线结构拍照获得并留样;关键 零部件的信息(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厂家由 制造商提供并经型式评价机构的确认获得,通常 认定的关键零部件为称重传感器、主板、电源组 件、显示器、磁环(若有等。型式评价机构对 获得的型式结构和关键零部件的信息在型式评价 报告中进行适当的描述。是作为制造商(生产厂 型式控制、计量行政管理型式管理的主要依据。

2.首次制造许可考核阶段:在生产条件考 核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电子计价秤产品的型式结 构、关键零部件称尔重传感器、主板、电源组件、 显示器、磁环若有)与型式评价时产品的一致 性; 查验关键零部件进厂验收的技术指标信息 如制造商、型号规格、主要参数等与型评报告中描述的一致性;核实生产过程检验是否包含型 式结构的检查内容等。

3.日常管理阶段:制造商在获证后,设置 定期(年度监督审核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在产 品质量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其型式结构、关 键零部件的一致性,型式结构、关键零部件的信息可以从型式评价报告的产品描述或留样样品中 获得。对涉及型式结构、关键零部件的变更,应 设置变更批准流程或制度,引导制造商合理变更, 变更批准流程或制度应包含哪些变更需做补充试验、哪些变更需重新进行型式批准。

4.制造许可复查考核阶段:制造商在制造许 可复查时,在产品质量检查和生产条件考核的基础上,重点核查其型式结构、关键零部件的一致性的 保持,若一致性得不到有效保持或变更不能规定的流程或确认,应终止制造许可复查程序。对变更的 产品按新产品要求进行新型式评价和批准。

六、结束语

各同行专家在这方面有许多有不同的认识和先进 的经验,笔者的认识有较多的局限性,所述内容 难免有缺点和错漏,敬请批评,也希望上述内容 对-些电子计价秤制造商和行政管理部门有-些 借鉴。